旅行的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。

本來預計8/9-10會去六十石山看金針花,結果收到劉還月老師的花東旅遊訊息,就決定將這二天隨劉老師旅行,真幸運選日不如撞日。之前曾隨老師上了一些課(包括我最愛的地圖課)、外傘頂洲旅行,老師的旅行真的很深入人心,可以到
恐龍的部落格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bugima去看他參加後所拍所寫的,恐龍拍和寫都令我太感佩了,同樣的旅行,他真...........讚嘆!也可到劉還月的避秦山http://www.liusir.net/去參考。

以下放老師這次吸引我的旅行內容-------


〔2008劉還月的人文旅次【盛夏的悸動】〕
海洋子民的收獲歲月
──花蓮地區的瑪蘭族祭儀與花東縱谷的民族工藝探索
在花蓮,最耀眼的民族,除了人口眾多,保有良好民族文化的阿美族之外,更特殊的,莫過於噶瑪蘭族了。
屬於海洋民族的阿美族人,每一年總是在漁獲最豐盛的季節,在不同的部落間,輪流舉行各種慶典,日本時代,這個生性平和的民族,就成為日本當局做為「治理生番」的「偉大政績」,國民政府領台後,更把阿美族的「聯合豐年祭」,當作是台灣「族群融合」的樣板,只是,這些人多勢眾,好大喜功的熱鬧歌舞,真的是阿美族自己的祭典嗎?
我們知道,只有真正的深入部落,才能夠看見民族最動人的文化與生活,也才能接觸到真正的祭典,因此我們只能選擇深入部落,和族人共享收獲的喜悅與祭典的成長。
關於花蓮地區的噶瑪蘭族人,更是一群背負著流離歷史與悲欣歲月,才從石縫中挺立而生的動人民族,他們以最後的力量,在花東海岸建立少數的部落,幾百年後,這些早已離開母文化呵護的小部落,卻成了噶瑪蘭族人「禮失求諸野」的最後文化明燈。
噶瑪蘭族屬於台灣的平埔族系中,唯一還保有民族語言、文化與風俗的地方,更是台灣的平埔族群系統中,唯一還能保有完整語言的民族;八月份,這個特殊的民族,還有一個特殊的噶瑪蘭節,唯一的目的,就是要讓更多的人,看見這個民族的堅毅與勇敢。
走過歷史記憶的不堪與族群墜亡的掙扎,如今的噶瑪蘭族人,不僅重新找回祖靈的庇佑,更因為長久的努力,他們努力地將傳統的民族技藝,用不只的方式展現出來,讓這個幾近消失的民族重新復甦起來,並且強烈地散發出民族的動人光采。

2008年8月9日(星期六)
07:00  花蓮火車站報到集合
由於台北往花蓮的最後一班列車,是在前一天晚上23:55,於台北開出,到達花蓮時為凌晨03:32,如果搭乘這班65車次的莒光號列車到花蓮,這個晚上大概也睡不了多少,必然影響旅行的體力與心情,相當可惜哦!
因此,誠摰建議參與這次旅行的朋友們,提早搭乘 八月八日 的晚班車前往花蓮,車次有1069車次的大魯閣號列車,17:40台北出發,19:48抵達花蓮,1081車次的自強號列車,18:10台北出發,20:50抵達花蓮,1065車次的自強號列車,18:30台北出發,21:28抵達花蓮,1030車次的自強號列車,19:35台北出發,22:42抵達花蓮,1073車次的大魯閣號列車,20:15台北出發,22:23抵達花蓮,1077車次的自強號列車,20:30台北出發,23:17抵達花蓮…,車次還算多,但千萬提早訂票就是了。
抵達花蓮後,在火車站附近,可以找到便宜的民宿,如果許多朋友都有需要,還可以集體一起訂民宿,如此一來,才不會錯過8月9日早上火車站外的集合時間。
一、旅行時程:深入部落,沒有時間
為了讓朋友們,可以更深度地體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光采,我們的這一次旅行,採取不事先排定時間的方式,完全看當天在花蓮地區,那裡有特色的祭典,我們就去那裡,至於參訪的時間,也不事先預定,完全視現場的狀況決定,這是真正深入族群,看見真正的部落祭儀,唯一的辦法!
為了方便配合我們的行動,這次的交通工具,將採用20人座的小巴士,以方便我們到達更偏遠的部落。
二、旅行地點:部落歷史,深度探索
我們選擇了以後山部落為主題的旅行,當然要以有特色的部落與祭典為主,我們計劃在第一天前往拜訪的部落,有阿美族的八里灣部落以及噶瑪蘭族的嘉里部落以及新社部落,這一天是新社部落舉行噶瑪蘭節的日子,因此重點當然都放在新社部落,此外,為了讓朋友們更深入地認識噶瑪蘭族,也會儘量設法前去參訪嘉里部落,至於能否前往八里灣部落,則將視時間是否允許而定。
嘉里部落是噶瑪蘭族人遷徒到後山之後,最早建立的加禮宛六社之一。
清道光二十年前後,原居宜蘭加禮宛等社的噶瑪蘭族人,被迫離開家園,相繼南下來到奇萊平原,在美崙溪口上岸後,分別建立了六個部落,分別是:加禮宛(新城鄉嘉里村天公廟一帶)、竹仔林(嘉里國小、土地公廟東邊到美崙溪一帶)、武暖(嘉里一街、二街附近及其北邊,亦稱埔仔)、七結仔(北埔村火車站至福聖宮一帶)、談仔秉(舊址不詳)、瑤歌(即今陸軍八○五醫院到北埔村新城國中以南),在族的努力下,勢力大增,没想到卻也因此招致了「加禮宛事件」,事後大多數的族人都被流放花東海岸及縱谷,留在原地中,都是一些老幼婦孺…。
「加禮宛事件」之後,加禮宛六社的噶瑪蘭族人,被迫流放四處,最後的落腳處,分別有:花東縱谷的馬佛社(今光復鄉西富村馬富部落)、鎮平社(今光復鄉大全村)、打馬煙社(今瑞穗鄉瑞北村);花東海岸的加路蘭社(今豐濱鄉磯崎村)、新社(今豐濱鄉新社村)、姑律社(今豐濱鄉立德社區)、石梯社(今豐濱鄉港口村)以及台東縣長濱鄉的大峰峰、樟原,有些則和阿美族人混居在貓公(今豐濱村)、大港口(今豐濱鄉港口村)、納納(今豐濱鄉靜浦村)…等地。
這些離散的噶瑪蘭族人,不僅沒有放棄求生的意念,更努力地在阿美族人的勢力範圍外緣,維繫細微的民族香火,其中又以豐濱鄉新社村的新社部落,保留了完整的民族血脈與歷史、語言、文化,二十世紀末葉的噶瑪蘭族復名運動,也是由這個部落發起,顯見這個部落中,蘊藏有強烈的民族意識。
如今的新社部落,不僅有象徵馬偕時代遺物的大葉山欖,完整的傳統祭儀、豐富多元的歌舞,更保有傳統的香蕉絲織布技藝以及其他諸多的文化,因此自二十世紀末以降,小小的部落,彷彿成了噶瑪蘭族文化的櫥窗。
位於八里灣溪畔的八里灣部落,雖然是一個規模相當小的阿美族部落,但在海岸阿美族的系統中,部落後方的八里灣山,是海岸阿美與秀姑巒阿美族人共同的發源聖地,因此這個部落也此而帶有許多神秘色彩。
人口不多的八里灣社,位於八里灣溪中游,由於地處偏遠,因此少有外人造訪,也因此保有最自然的景觀,尤其是臨溪而立的部落,無論從河看部落,或者在部落看河,都可見到最美麗的風景。
三、旅行主題:祭典文化,民族榮光
長久以來,大多數的人,對於原住民的傳統祭儀,都懷有太多好奇地想像,要不然就是有太的戲樂歡愉成份,使得大多數的人,從來就沒有機會,真正看過祭典最重要的內涵。
部落的祭典,根本就是我們這一次的旅行,最重要的主題;我們當然也清楚,如果要深入觀察一個祭典,唯一的方法就是蹲點,只是在兩天一夜的旅行中,我們只能儘可能地選擇一個祭典,做為我們學習的重點。
這一天我們參與觀察的主題,將是噶瑪蘭節,這是新社部落的噶瑪蘭人,從二十世紀末開始,擺脫了原本的阿美族豐年祭,獨力舉行的豐年祭儀,除了有噶瑪蘭族人傳統的歌舞之外,更融入了許多噶瑪蘭族的巫師祭儀,是僅存的噶瑪蘭文化中,最豐富、珍貴的部份,更是每年盛夏,花東海岸線上,最具有民族意識的原住民祭典。(噶瑪蘭節將於 八月九日 、十日舉行,九日一早,我們會先去看看加禮宛社的祭儀,午後便到新社部落,如果參與的朋友們覺得祭儀精采,十日我們也可以回來繼續參與這個難得的祭典。)
四、旅行飲食:在地食物,部落口味
我們的旅行,從來都把飲食視為豐富旅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而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,就是在地、自然、新鮮與原味。
在花蓮的旅次中,第一個主題就是噶瑪蘭族,當然要有這個民族風味的食物,因此午餐我們安排在新社部落中,最能展現出噶瑪蘭族飲食原味的新社飲食店,希望朋友們透過食物,更深度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深刻互動。
花東海岸也是台灣最好的漁場,來到這裡,怎能錯過太平洋上豐美的魚暇?晚餐,我們就在石梯港吃海鮮吧!
五、旅行住宿:簡單乾淨,節約經費
旅行中的住宿,許多人要求的是豪華高級,但為了節約費用,我們向來都選擇簡單、乾淨的,也因為住得簡單,我們總會在這個晚上,安排許多活動,讓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,獲得更多的收獲。
這一次我們夜宿石梯港,何妨我們就去拜訪賞鯨船的主人吧!
2008年8月10日(星期日)
06:30  早餐
在石梯港,是找不到有特色的早餐的,但我們還是要吃飽,才能完全地參與這一天。
 一、旅行時程:忘記時間,深度探索
這一天的旅行,我們還是採取不事先排定時間的方式,以方便我們在行程中的靈活調配,如此一來,我們才有機會在有限的期程中,深度探索每一個動人的元素與內涵。
二、旅行地點:穿越山脈,深入河流
旅行的第二天,我們除了趁著大清早,一同拜訪石梯坪的海蝕地景外,更將穿越海岸山脈,進入花東縱谷。
如今,被視為重要觀光景點的石梯坪,早在吳光亮打通八通關古道,進兵到花東海岸時,就對這片海蝕奇景驚嘆不已,甚至認為是「神仙的階梯」。
石梯坪乃是一片火山岩受到海水的侵蝕後形成的白色岩塊,海蝕作用形成的壺穴地景,排列有如石梯一般,此外,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海蝕溝,共同構築出台灣海蝕地景中,線延最長,變化最多的美麗風景。
從花東海岸中段,要穿越海岸山脈,進入花東縱谷的路線有二,一是從豐濱到達光復的光豐公路,二是從大港口到瑞穗的瑞港公路,我們將循瑞港公路翻過海岸山脈,不只因為這條路是沿著秀姑巒溪而築的,更因為這一路上大多數的部落,都曾經是後山開發史的參與者。
秀姑巒溪的出海口,有一個吉浦巒島,傳說中海岸阿美族人的祖先,就是坐在大鯨的背上,在這裡登陸的,因此這個河海交會處的環流丘,一直都是海岸阿美族人心目中,最神聖的祖靈地。
秀姑巒溪出海口右岸的部落,名叫靜浦,這裡不只是史前文化中,金屬器文化重要的出土地,更是清未吳光亮打通中路後,為了使後山的原住民臣服,刻意發動「大港口Cepo’事件」,屠殺165名阿美族青年的地方,如今在靜浦部落,還可以找到當時誘殺原住民的天井式營房遺址,做為這一頁悲痛歷史的見證。
沿著秀姑巒溪上溯,深度切割海岸山脈而形成的溪流,無論在那個角落,都是最美麗的風景,尤其是公路沿溪而築,處處都有視野開闊的地方,我們居高臨下來看河,沖積扇、曲流、切割地形…,不只以最美的形貌忠實呈現出來,更為我們展開一幅幅動人的地理教室。
秀姑巒溪中游的奇密部落,更是秀姑巒阿美系統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大社,這裡不靠海,因此他們舉行河祭,可惜這一次我們的造訪,不是他們的祭典之期,但在大曲流環繞的部落,還是值得我們細看。
切割過海岸山脈而下的秀姑巒溪,最重要的地景,莫過於位於德武的襲奪灣了,這是秀姑巒溪與花蓮溪早年搶水的地方,獲勝者為秀姑巒溪,而在這場激烈的大自然戰役中,留下來的證據,除了德武清晰可見的襲奪灣,瑞穗平原上的反向河,更為這一頁歷史,做了更生動的註解。
三、特選主題:部落工藝,力美交織
我們的每一次旅行,總會有一個到二個主題,第一天,我們接觸了噶瑪蘭族的文化與祭典,第二天特選的主題,則是太魯閣族人的製刀工藝。
銅門是全台灣最著名打造原住民各種刀具的地方,這裡有許多祖傳三代以上的的原住民刀店,像是連茂鐵店、原野鐵店…等,在不同的打鐵工作室中,隨時都可見到磨刀霍霍的 老師傅,忙著鑄鐵、打鐵、刨光,而在每一家鐵店大多設有展售間,以陳列各式的原住民禮刀、工作刀、獵刀、小刀、檳榔刀…等,甚至某些鐵店,還特別打造出不同民族傳統的獵刀,有的型如直劍,也有的若如彎月,不管那一種刀,對於銅門的打鐵藝師而言,都是結合力與美的重要藝術品。
四、旅行飲食:簡單料理,道地野味
在花東縱谷,我們選擇的飲食,當然不會只是媒體報導過,假日引來一群人排隊的漢人餐館,我們可不可以學習在地的民族,如何料理土地上長出來的野菜呢?
在鳳林的林榮,有許多野菜館,所賣的野菜,可不是早己成為蔬菜的山蘇、龍癸…等,不同的季節,這裡就能吃到不同的野味,沒錯,是野味,部落裡的人當然不只吃菜,地上爬的蝸牛、地下鑽的田鼠…,都可以是最自然且味美的食物。
五、旅行結束:返家交通,自行安排
2008年的「花蓮地區的噶瑪蘭族祭儀與花東縱谷的民族工藝探索」族行,我們預計在下午三點半左右結束,租用的小巴士將送各位到花蓮火車站後,旅行便告結束。
請每一位參與旅行的朋友,及早訂好回家的車票,為了避免因行程延誤而錯過搭車時間,請各位朋友們訂下午四點半以後的車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海金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